韦 直.建立广泛的联系网加强博物馆工作.文物,1957(10).
吴维棠.省博物馆自然部陈列体系探讨.中国博物馆研究问题资料,1965.
吴维棠.化石和博物馆.浙江省文物博物馆干部业务培训班讲义,1982.
韦 直.博物馆历史与发展.博物馆研究,1984(1).
韦 直.博物馆历史与发展.博物馆研究,1984(2).
韦思奇.博物馆科学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.中国博物馆学会学术会议交流论文,1984.
蔡春抹.应该重视省自然博物馆的发展.见:博物馆管理工作文集.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刊印,1985.
钟祖复.略谈博物馆行政管理的效率与质量.见:博物馆管理工作文集.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刊印,1985:22-25.
王 宇.浅谈自然博物馆人才与陈列的关系.见:博物馆管理工作文集.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刊印,1985:88-91.
康熙民.博物馆舆论工具作用初探.见:博物馆管理工作文集.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刊印,1985:101-l04.
吴维棠.地方博物馆的多方位教育职能.浙江文物简讯,1989(4).
吴维棠.对自然博物馆收藏工作的思考.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现代管理学习班(第一期),1992.
康熙民,陆英剑.从我国中小型博物馆的现状试谈拓展自然陈列的途径.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通讯,1993(1).
范俊涛.浅谈自然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工作.图书馆研究与工作,1993(56):55,60.
韦立立.文澜阁,三老石室,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.见:江南胜迹.江苏:江苏科技出版社,1993(5).
林华东,韦立立.论河姆渡暨越文化的海外传播.见:河姆渡文化研究.杭州:杭州大学出版社,1998:141-174.
康熙民.强化博物馆科学管理之我见.浙江文化报,1998.
韦立立.走进自然馆,认识大自然.浙博天地,1998.
骆土泉.自然类陈列展览对青少年智力开发的作用.浙江文化报,1998-11.
赵丽君,骆土泉.试论自然类博物馆的环境教育走向.浙江文化报,1999-7.
韦立立.从天一阁到文澜阁.浙博天地,1999.
陆英剑,康熙民.《恐龙与海洋动物陈列》的形式与实践.中国博物馆通讯,1999.
康熙民,陆英剑,陈水华.对我国博物馆拓展自然科学类展示的思考.东方博物,2000(5).
陆英剑,陈水华.跨入21世纪的自然博物馆.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通讯,2000(43):16-18.
赵 颖.《江南传统农具展》的实践与思考,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通讯,2000(43):18-20.
张国俊.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再实现.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通讯,2000(43):23-25.
吴晓明.关于自然史博物馆强化科教职能的探索与实践.文物工作,2001(7):36-40.
兰国英.浅谈自然博物馆中的幼儿科学教育.东方博物,2001(6).
韦立立.博物馆藏书管理二议.东方博物,2001(6):58-62.
冯亚飞.提高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之我见.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通讯,2001(45):15-18.
康熙民.地方博物馆功能运作刍议.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文集,2001.
范俊涛.博物馆藏品档案的信息价值及管理.浙江档案,2002(6).
范俊涛.浅谈博物馆档案利用的创新理念.东方博物,2002(8).
陈水华.试论自然藏品的特性及其规范管理.博物馆建设思考答卷,2003.
康熙民.浙江自然博物馆的建设与展望.见:明珠璀璨──浙江省图书馆· 博物馆建设纪实.杭州:浙江人民出版社,2003.
骆土泉.博物馆文化产品价值论.文物工作,2003(4).
骆土泉,何纯清.试论博物馆形象力的开发.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,2003(60).
骆土泉.论博物馆保密运作走向.中国文物报,2003,7(25).
骆土泉.论博物馆资源利用社会化.中国博物馆,2003(4).
钱周兴.浅谈博物馆藏品保管的几大要素.东方博物,2003(8).
张国俊,张米丁.浅谈博物馆火险隐患与防范措施.安防科技,2003(7).
陈 莹.小议陈列展览档案建设.全省文化系统文化〈艺术〉档案工作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,2004.
杜天明.论自然博物馆在生态省建设中的作用.东方博物,2004(11).
冯亚飞.浅谈自然博物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.东方博物,2004(12).
骆土泉.业务档案是提升博物馆核心能力的基础.中国文物报,2004,7(9).
Weilili.Conception for People Promote Museum Modernization.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,Vol. 1No. 2,2004.
王卫东.博物馆展示的纵向分类及其意义.东方博物,2004(3).
王卫东.关于博物馆展示工作程序之思考.中国博物馆,2004(3).
吴晓明.博物馆引进人才智力之管见.东方博物,2004(12).
杜天明.博物馆展示理念的前沿关注.东方博物,2005(16).
兰国英.从观众的需求浅析博物馆教育服务功能的提升,中国科技信息,2005(274).
骆土泉.论博物馆的营销策略.东方博物,2005(6).
李怡红,章伟梁,杜 群,康熙民,胡小罕,蔡 琴.浙江美术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.东方博物,2005(15).
康熙民,杨仲英.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现状与拓展对策.见:博物馆的记忆与想象──“百年文博──我与博物馆”大型征文活动文萃.北京 :学苑出版社,
2005.
赵盛彪.博物馆生态、场景布展建模设计实践探索.博物馆研究,2005(87).
赵盛彪.博物馆展示设计思路探微.东方博物,2005(15).
赵 颖.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科学表达.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,2005(3).
赵 颖.论基于体验理念的博物馆展示设计.浙江社会科学,2005(增刊).
陈水华.文化内涵:我看到的中美博物馆的差距.二十一世纪中国博物馆展望,2006.
冯亚飞.自然类博物馆拓展对外交流之我见.东方博物,2006(20).
兰国英,杨 岭.试论我国博物馆的志愿者活动.东方博物,2006(20).
吴慧珍.拓展博物馆教育功能之我见.博物馆研究,2006(4).
韦立立,杨 岭.博物馆展教工作与传播手段之思考,东方博物,2006(21).
吴晓明.我国地方博物馆运作机制政策探析.中国当代文博论著精编,2006.
严洪明,李建钢.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再认识.东方博物,2006(3).
严洪明.浅谈博物馆的改革与发展.见:全国省级博物馆管理骨干高级研讨班论文集,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6.
杨 岭.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.戏文,2006(5).
赵盛彪.关于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“空间”.中国博物馆,2006(19).
康熙民.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.见:在传播科学中传承文明——博物馆研究论文集.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7.
兰国英.浅论自然史博物馆在生态道德建设中的作用.现代企业教育,2007.
雷松美,骆土泉.试论自然类陈列展览对青少年智力开发的作用.现代企业教育,2007(12).
骆土泉.论提升自然史博物馆生态道德教育职能.艺术科技等,2007(4).
李元彪,雷松美,马 磊.自然博物馆与青少年创新教育之探讨.东方文博,2007(23).
王卫东.博物馆的展示理念——博物馆学的一个专业领域.见:在传播科学中传承文明——博物馆研究论文集.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7.
严洪明,李怡红.博物馆改进服务工作之我见.见:在传播科学中传承文明——博物馆研究论文集.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7.
杨 岭.博物馆流动展览开展的必要性及作用.戏文,2007(4).
颜 雯.浅谈博物馆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配合问题.见:在传播科学中传承文明——博物馆研究论文集.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7.
张国俊.博物馆周界防范初论.东方博物,2007(24).
赵 颖.休闲社会与博物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.重庆工学院学报,2007年(增刊1).
赵 颖.以人为本与博物馆展示设计.东方博物,2007(16).
雷松美.博物馆讲解员形体训练初探.杭州文博,2008(7).
骆土泉.论打造学习型博物馆.现代企业,2008(1).
骆土泉.新视野下的博物馆讲解员角色再认识.中国博物馆,2008(6).
吴慧珍.自然博物馆藏品管理之浅见.杭州文博,2008(7).
王卫东.最近15年日本新建自然史博物馆的展示.自然科学与博物馆研究,2008(4).
吴晓明,郑夏娟.试论省级博物馆如何在市县级博物馆陈展中发挥作用.博物馆论文集(上册),2008.
康熙民,陈水华,金幸生.关于自然类藏品定级标准的研究.中国博物馆(总第99 期),2009(2).
郑夏娟.对新形势下博物馆形象塑造的思考.现代企业教育(下期),2009.
骆土泉.讲解的细节艺术.西柏坡,2012年第3期.
严洪明、李怡红.对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思考.中国文化产业,2012年4月.
兰国英、严洪明.以观众需求为核心,提升教育服务水平.浙江省“5.18”博物馆学术论坛论文集,2012年5月.
吴晓明.浅析博物馆刊物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作用.自然科学与博物馆研究,2012年6月第7卷.
严洪明.小乡镇中的大博物馆-谈生态博物馆的理念与作用.中国生态博物馆安吉论坛.
骆土泉 吴晓明 雷松美.生态博物馆引领观众生态道德接受的三个维度.中国生态博物馆安吉论坛.
吴晓明.试论博物馆原创性展览的审美体现.中国博物馆学会博物馆学理论研讨会交流,2012年11月.
冯飞、严洪明、骆土泉、吴晓明.论博物馆领导干部品德修养.2012年全国文化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. |